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丛氏宗祠 > 文登丛氏宗祠 >

文登丛氏宗祠
2022-06-16 09:09:0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登丛氏宗祠
       文登是天下丛氏的祖源诞生地,是以天下丛氏均宗文登。丛姓也是胶东地区唯一一个发源于此的姓氏。文登古有丛、刘、于、毕四大家族,唯丛氏源起于文登,文登丛氏宗祠,其百余年厚重的历史渊源,是海内外丛氏族人的图腾和崇拜,是天下丛氏族人的心灵殿堂,是丛氏族人寻根问祖,文化旅游,考察投资的桥梁纽带。
       祠堂是家族血缘文化的标志。古文登丛氏有大小宗祠近百座,分布于各始居村落。被天下族人拜为总祠的有三座:即锡羡堂、优老堂及现存之丛氏宗祠。
       锡羡堂原址在现市区石马街北首路东。金元时期德佑祖始迁文城县城,居城东关现之石马街附近。其地原有石牌坊三座,分别为尚书丛兰中举人、进士之牌坊。锡羡堂乃丛兰之胞弟真定县尹丛芝之堂。丛芝去世后施为宗祠,后曾多次变更,约在六十年代被拆除。
      优老堂位在旧城西城门里,原为尚书兰公之府第。始建于正德末年。兰公辞官后,赐敕圣旨中有“优老”语,因以为堂名。其门前原有石牌坊两座,东树“银台”, 西镌“总制”,两坊四字彰显了尚书丛兰一生督漕运、制三边之名臣勋绩。牌坊前旧有“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”之碑刻。兰公去世后,长子丛磐将其捐为义学公馆,后辟为丛氏宗祠。清同治五年(1866),清江西赣州知府,丛占鳌公回原籍祭祖,捐助白银二百两对其进行修葺。光绪末新宗祠建成后,仍属宗祠一部分,辟为义学公馆。敌伪时期,被伪军占用。光复后,文山区公所、文城人民公社、县属吕剧团,先后驻此。1995年春被拆除,建商品住宅。
       现存丛氏宗祠,是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,丛氏家族在文登城区中心依尚书丛兰故居(即优老堂),动工兴建。用地为丛氏族长、文登名绅丛麟州捐献,工料由全族劝募。工程分前后两期,前期于光绪丙午年(1906)建成前后两大主殿,后期东西厢房又历时数载乃成。祠继古制,墙展八字,祠堂为独立的二进院落,前殿五楹四柱,后殿为正殿,五楹两柱,东西各有五间厢房。
        丛氏宗祠是整个威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、年代最古老的、规模最大的、家族家风文化最丰富的姓氏祠堂。现在还留有文登解元于霖逢亲笔手书“世承天宠”四个大字,宗祠还是北方辛亥革命联络处和文登辛亥革命的总指挥部。1911年秋丛麟洲去世,他留学日本的三个儿子丛琯珠、丛琦珠、丛环珠回乡葬父后,在这里多次召开会议,准备起义,起义后这里就成了文登辛亥革命的总指挥部。抗战后被日伪占据,新中国成立后为政府接收,先后为文登县文化馆、图书馆和博物馆所使用。经丛氏家族的多年上书提案和文登丛氏族人之努力,蒙政府慨允,2012年8月,将宗祠交给丛氏家族管理使用。自2013年初开始,文登丛氏率先捐款,各地宗亲相继而动,共捐资近百万元,文登丛氏宗祠修复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其修缮,恢复宗祠原貌。2013年9月底塑丛兰像于祠堂正殿,按祖制祭德佑祖及其后裔列代祖先,并于10月4日举行了文登丛氏宗祠重光庆典。
      2013年10月11日,评为“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     2018年,被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、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授予“中华孝道文化教育基地”牌匾。
     2019年建成“丛氏世家家风馆”,为中共威海市文登区纪委授予“文登区家风家训传承教育基地”牌匾。
     2021年成立威海市文登丛兰文化研究院,驻丛氏宗祠办公。
     2022年建成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---明太子少保丛兰事迹连环图“丰山恩荣次第”图展厅。
     现丛氏宗祠归威海市文登丛兰文化研究院代管,每天都有慕名而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和宾朋。
 


上一篇:文登丛氏宗祠祭祀章程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丛氏博客更多>>
丛氏论坛更多>>

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